据福建头条网于2024年10月13日 12时07分03秒发现,法国在中东搞“平衡”意在何为热点,【国际观察】
作者:王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0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第19届法语国家组织峰会上公开表示,针对巴以冲突,首要任务是回归政治解决方案,法国“不会提供任何武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立即用“可耻”一词愤然回怼,称无论有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以色列都会在这场冲突中取得胜利,可谓火药味十足。10月6日,马克龙突然转向,与内塔尼亚胡通电话表示法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以色列,维持两国之间的“尊重和友谊”,并“致力于相互理解”。10月7日,法国外长巴罗在到访以色列时却又重申了马克龙武器禁运的呼吁,称此举旨在“保障以色列安全”。无疑,法国在中东问题尤其是对以色列的态度上左右摇摆,既要保持团结,又要施行禁运,显然想要搞某种“平衡”。
法国对中东的“历史情结”
法国曾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国,与中东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19世纪,黎巴嫩和叙利亚等都曾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一战后,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法国取得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委任统治权,实际掌控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也一直维持到1956年被埃及收回。2020年8月,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马克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充分说明了法国对于中东仍怀有某种强烈的情结。
相比之下,法国和以色列之间关系则充满波折。1947年,法国投票支持联合国旨在将巴勒斯坦分为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的决议,随后又承认以色列独立。但到了1967年六日战争,戴高乐总统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结束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军事占领的决议,并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售武器,法以关系随之陷入低谷。直到20世纪80年代,密特朗总统公开申明“法国人民是以色列人民的朋友”,两国关系才现转圜。之后的历任法国总统都试图采取对以色列相对平衡的策略,积极推动重启多边谈判,但都由于以色列的反对难有进展,以色列甚至认为法国和巴勒斯坦一起向其强加条件。
如今,殖民时代已经远去,中东格局更是巨变,但法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仍然与这一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不甘心放弃自己在中东的利益,一边与阿拉伯世界交好,一边又强调与以色列的团结。如果从这个历史渊源看,法国当前的行为似乎也并非不可理解。
追求大国“荣光”的痴迷
法国是一个有大国情结的国家。正如戴高乐将军所说,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但法国也深知自己受实力所限,遂确定了所谓“三环外交”的势力范围,即欧盟、环地中海和非洲,其中中东是环地中海圈的最重要节点。事实上,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一直在奉行大国外交策略,马克龙上台后则在延续这一传统的同时,适时做出了一些改变。
在欧盟,积极扮演政治棋手的角色,推动以法国军事力量为基础的共同防务,让欧盟成为法国参与大国竞争的依托平台;在非洲,抛出新型法非关系,力图改变非洲对法国日益加深的抵触,继续掌控前殖民地数量可观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在中东,则做出更大范围的调整,不再谋求更迭叙利亚政权,对利比亚开始两面下注,修正同沙特的关系,恢复与伊朗的对话,重新平衡阿以关系自然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当然,马克龙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基于国际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巴以冲突,还是持续难解的乌克兰危机,包括非洲一些国家频繁发生的动荡,都发生在欧洲的家门口,更涉及法国的自身利益。但遗憾的是,法国乃至欧洲似乎并没有能力左右局势,甚至很多时候只能作为看客。法国如果完全按照原有的政策思路肯定是走不通的,所以马克龙必须有所改变,这也是法国要想维系自己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所以,马克龙站到中东问题的前台也就不足为奇了。
寻求外交建树的马克龙
马克龙是欧洲新生代的政治家,也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法国领导人,奉行的是非左非右的中间路线,崇尚进步主义,也就是“不求结果但求改变”。同时,他还喜欢创造概念,时常抛出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比如“西方霸权衰落论”“北约脑死亡论”“欧洲政治共同体”“欧洲战略自主”等。这既有他的个性原因,也有现实的需求影响。
马克龙想要重新复兴法兰西,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搞好国内的改革,然后借助欧洲来重振法国大国地位。但今年的欧洲议会选举给他以沉重的打击,本就在国民议会不占绝对多数的中间派执政联盟遭遇惨败。马克龙不得不提前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新议会中三大党派博弈激烈,最后不得不组建一个以右翼共和党为首的少数派政府。可想而知,未来政府施政将遭遇诸多挑战,可能不断面临弹劾危机,马克龙要想保住自己的改革成果实为不易。而本就动荡的国内政局下,巴以冲突的持续无疑会进一步刺激法国的伊斯兰恐惧症和反犹太主义,这也是马克龙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要在穆斯林和犹太人之间保持某种微妙的平衡,以避免加剧民族宗教矛盾所导致的社会分裂。
作为总统,外交是马克龙的专属领域,也是他最容易获得民众支持的领域。如果马克龙能够在外交方面有所建树,不仅可以提升其个人威望,更可以一定程度抵消内政困局带来的负面效应,显然马克龙不会错过任何获得外交加分的机会。
受限的平衡游戏
去年哈马斯在以色列南部发动袭击后,马克龙对哈马斯采取了最为激进的立场,甚至呼吁建立反对哈马斯的国际联盟,而今又呼吁对以色列武器禁运,显示出其政策的矛盾。事实上,很多人都对马克龙此番表现不理解。以色列《国土报》称,马克龙采访中的挑衅性倡议、内塔尼亚胡的仓促谴责、两人公开的言语攻击等行为使得法以两国维系的外交关系倒退了三十年。法国《十字报》也认为,马克龙的讲话意味着法国与以色列进入“外交寒潮”。
实际上马克龙呼吁禁运的效果也受到质疑。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称,以色列69%的武器进口是由美国提供的,法国对以色列的国防出口额微乎其微,仅有3000万欧元,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防御性武器,就算法国对进攻性武器实施禁运,对以色列也并无实际影响,反而可能刺激以色列投入更多军事力量。
同时马克龙此举还被认为有对美国含沙射影之意。马克龙专门选在法语国家峰会这个国际平台呼吁武器禁运,彰显其和平意愿,显然是在针对背后一直给以色列军事行动撑腰的美国。当然,法国的这种独立性也是相对的。虽然马克龙一再指责美国历届政府不断在犯错误,让西方正在失去自身的制度权力,甚至表露出愿意担当所谓自由世界领导者的角色,然而在当下的地缘政治格局下,法国显然并不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而从欧洲的范围来看,欧盟各成员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与法国却也是基本一致的,既声称支持以色列,同时又呼吁以色列考虑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并进行停火。作为欧盟核心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的声音在国际社会努力达成中东冲突政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更何况还可以借此抬升自己独立自主的形象以及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这种平衡作用可能极为有限,毕竟解决问题的钥匙并不在法国乃至欧盟的手中。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3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和中东相关的阅读
飓风来袭和中东变局下美大选新走势(目前距离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已不足一个月,多个新近民意调...)
当代中东地缘政治观察(巴以冲突爆发已有一年之久,停火协议依然遥遥无期。9月27日,任职长...)
中东爆发全面战争可能性有多大(据卡塔尔半岛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0月7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布尔...)
美媒曝美军F-15E战机已抵达中东(美国中央司令部9日在社交媒体表示,来自美国爱达荷州芒廷霍姆空军...)
学者眼中的“加沙一年”与中东动荡(截至2024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已整整一年。自2023年10月2...)
法国寻求通过外交途径缓解中东局势(中新网巴黎10月8日电 当地时间10月7日,法国外长巴罗访问以色列,寻...)
中东距离“全面战争”还有多远(【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 当地时间10月6日,以色列继续轰炸加沙地带...)
专家:中东存在全面战争可能性(当地时间2024年10月4日,黎巴嫩南部提尔地区,以色列空袭现场冒出滚...)
马克龙:相信中东停火时机已经到来(新华社巴黎10月6日电(记者唐霁)法国总统马克龙6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
谁的纵容使中东滑向全面战争(攻击黎巴嫩、空袭叙利亚、轰炸也门,还要密谋反击伊朗。几天之内,以...)